11月12日,江苏省心理学会2022年学术分论坛暨家庭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双减”专题报告会在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报告厅举行。此次活动由江苏省心理学会家庭教育心理专委会主办,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承办,江苏省网上家长学校提供支持。
开幕式上,江苏省妇联副主席、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沈梅,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缪建东,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长邓铸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出席开幕式的领导、专家、校方领导共同启动了江苏省心理学会家庭教育心理“月约谈”活动。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江苏省心理学会家庭教育心理专委会将围绕“全龄段”“全角色”“全生活”,每月约请专家、教师、家长,在线进行家庭教育心理的系列谈话、系列指导。
接下来的三场重量级报告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
首先是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谭顶良带来的《做智慧的“懒”爸 “懒”妈》的专题报告。
谭顶良教授从点燃引擎而不蛮力推拉、积极期待而不过高期望、培养品性而不辅导知识、有意示弱而不包办替代四个方面充分阐释了如何做一个智慧的“懒”爸 “懒”妈。这里的智慧代表理解孩子心理,遵循育儿规律,讲究教育技巧;这里的“懒”代表不包办不替代不干涉,琢磨孩子特征,优化育儿方法。谭教授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家长们明白,只有做一个智慧的“懒”爸“懒”妈,才能育出勤快能干的娃。讲座引导家长从儿童学习特征与学习规律的角度理性分析学习成绩,避免非理性粗放地对孩子进行学业加码,做到懂孩子基础上的减负。
第二场是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就业指导委员会委员顾雪英带来的《做好学涯规划,成就孩子好未来》的专题报告。
顾雪英教授从新时代新要求出发,提出新三好学生的评判标准是学业成绩、生涯规划和心理建设;从关键期关键事出发,具体阐释生涯发展阶段及相应的探索任务;从真问题真解决出发,提到兴趣的重要性,要引导孩子做到懂自己、明环境;从巧路径巧方法出发,提出测一测、学一学、聊一聊、访一访等具体方法。希望家长能够从生涯规划的高度看待孩子当下的成绩,当好孩子的引路人,成就孩子的好未来,避免因错位期待和盲目跟风增加孩子学业负担。
最后一场是由江苏省心理学会家庭教育心理专委会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殷飞带来的《培养良好习惯,帮助孩子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专题报告。
殷飞副教授从“双减”带来的改变以及知名高校大学生被退学事件引出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思考,不仅要考虑把孩子送入大学,更要培养孩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他认为,“双减”背景下,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如下学习好习惯:规划、自律、总结、请教。鼓励家长引导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同时做到放平心态,放眼长远,激发孩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改变了教育生态关系,致力于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取得成效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需要包括家长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不断学习,改变观念,增进认识,提升能力。